4月23日,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命名大会在京召开,眉山市被授予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荣誉称号。一份荣誉,镌刻鱼和水的故事;沉甸甸的奖牌,凝聚叶对根的情谊。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军地共同颁发的唯一国家级城市品牌,这一殊荣的获得,让千载诗书城又添“国字招牌”,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魅力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名片交相辉映——
东坡故里,岷江河畔,双拥主题公园春色盎然;永丰村里,“拥军田”春耕正忙;城市双拥主轴线上,拥军标识热烈醒目、拥军主题公交车穿梭不停;拥军医院、拥军酒店优待优惠不断,暖心举措实实在在……
回眸展望再蓄力,风正扬帆启新程。近年来,眉山退役军人工作步履铿锵:获得部省表彰表扬17次,承办国省级退役军人相关会议6次,在全省双拥工作会上经验发言3次……率先在全省建成退役军人信息化平台,推动934个服务站优待事项一体联通。率先在全国推出拥军出租车,做法被人民网、中国退役军人、新时代中国双拥等中省主流媒体广泛报道。双拥“国字号”背后是眉山市党政军民同心绘就的双拥生动画卷,更是用鱼水深情筑起的一座历史丰碑。
□韩黎 眉山融媒记者 杜艳 文/图
高位推动
构筑双拥大格局
3月25日,眉山1000余名师生齐聚东坡区烈士陵园,一场庄严而隆重的清明祭扫活动在这里举行。清明前后,眉山各界人士纷纷前往烈士纪念场所,瞻仰、献花,或通过云祭扫等方式遥寄哀思。
保家卫国千秋曲,鱼水情深万代同。不仅是在清明节,在主题党日活动中、在研学路上、在微党课电影中,一代代眉山人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,在重温历史中感悟英烈精神,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。一座诗书之城,一种尊崇英雄的氛围,与高位推动,构筑的双拥大格局密切相关。
眉山是兵员、安置和优抚大市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,坚持把双拥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、政府工作报告、军分区党委工作报告、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,并纳入全市党务目标、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;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体系,常态落实党委议军会议、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等制度,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
“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,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,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。”牢记嘱托,高位推动,眉山强化经费保障和项目支撑,将支持部队建设、双拥基础设施项目、走访慰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足额保障到位;建立934个基层双拥工作站,率先在西藏、北京、上海等22地设立驻外退役军人服务站……从顶层设计到末端落实,眉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推出高质量发展新举措,努力让全市退役军人更加满意,让驻眉部队更加满意,让党委政府更加放心。
服务先行
完善双拥大保障
“这里不仅给我优先诊疗,每年还能减免近万元治疗费……”3月27日,在眉山市首家民营拥军医院——成北医院,透析室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血液透析数据,墙面的“情系老兵 真情服务”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。回顾这些年的治疗过程,退役军人帅平华感慨万分。
63岁的帅平华身患尿毒症多年,每隔一天,他就需要去医院做一次透析治疗,每年花费医疗费8万多元。如今通过医保报销和优待补助,他个人一年仅需支出1400余元,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。每天的治疗中,从门诊大厅的优先通道到荣军病房的定制服务,帅平华坦言:“退役38年,没想到在医院找回了‘家’的感觉。”
帅平华的治疗经历,正是眉山服务先行,完善双拥大保障的生动缩影。在眉山,尊崇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挂号单上“军人优先”的红色印章,是医疗账单上实实在在的减免数字,更是一套精准务实的拥军医疗优待体系——从民营拥军医院、公立医院,到乡镇卫生院、签约药店……全社会形成了“小病基层治、大病专家联诊、特病专项补助”的分级诊疗格局。
医疗优待实现了退役军人看病享尊崇,而“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”则实现了退役军人返乡报到“零折腾”。“本来以为办退役手续需要跑很多次,没想到点几下手机就办好了一大半!”近日,退役军人王春浪在东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通过天府通办APP“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”专区,仅用几分钟,就办好了退役报到手续。
近年来,眉山先后投入1000万元,率先在全省建成退役军人信息化平台,推动934个服务站优待事项一体联通;率先在全省实现国有A级景区、城市公交车面向全国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、三属免费;创新在市民服务中心打造优待场景、高速服务区设立军人驿站、婚姻登记场所开通绿色通道、社区开设拥军食堂;陆续与1000家社会化餐饮、酒店等签订协议,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惠服务400余项……眉山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,用心用情构建尊崇优待格局。从双拥品牌创建到一系列优待措施出台,双拥保障不断提档升级,眉州大地上尊崇之光更加耀眼,退役军人的荣誉感、获得感成色更足。
军民齐心
共谱双拥新篇章
春夏之交,彭山区“天府粮仓”拥军田迎来了高光时刻——这边,成片的油菜正在孕育丰收的场景,那边,稻药基地的川芎茁壮成长,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。
这一片4000余亩的“天府粮仓”拥军田是眉山聚焦建设“天府粮仓”国家战略,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的缩影之一。每年农忙时节,退役军人“橄榄绿”志愿者们、部队官兵、广大民兵纷纷化身“助耕队”,协助种粮大户播种、收割;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农业银行、农商银行、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,为退役军人种粮大户提供惠农贷、小额贷、创业担保贷等融资贷款。凭借特色产业优势,眉山吸引了大批退役军人返乡创业,他们扎根田间,把部队的坚毅作风融入农业生产,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截至目前,眉山军地共建拥军田22块,培养退役军人种粮人才1500余人,涌现出退役军人种粮大户55户,种粮面积3万亩,年产粮食1900万公斤。军队帮扶永丰村等10个村(社),帮助培训农技骨干1360人。眉山军地共建“天府粮仓”经验做法被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全省推广。
兵者,国之大事。眉山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和应尽之责,聚焦服务练兵备战,筑牢国防建设根基。全力支持练兵备战,建设市民兵综合训练基地、洪雅平乐通用机场、部队营房基础设施,全面提升战略投送资源保障能力;加强全民国防教育,西南首创、全省唯一由地方主办的“空军飞行学员基地学校”落户眉山一中;首创四川省唯一试点车城中学国防预备班,依托西龙小学“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”,开设军事拓展课,参训学生20万余人次。
聚焦军民深度融合,提升应战保障能力。立足军事斗争准备需要,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企业,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。立足中国泡菜城品牌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眉山食品企业纳入军民融合联勤保障体系,提升军供保障能力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眉山将继续做深做细做实双拥工作,把双拥政治优势转化为凝心聚力的思想优势、军地协同的组织优势、相互支持的发展优势,奋力谱写“军地一家亲、军民鱼水情”的崭新篇章,让双拥之花在东坡故里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。
【编后】
眉山荣获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称号,这一殊荣不仅是对眉山双拥工作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军民鱼水深情的生动诠释。从岷江河畔的双拥主题公园到永丰村里的“拥军田”,从优先优惠的医疗服务到便捷高效的退役军人事务办理,眉山以实实在在的举措,让尊崇军人、关爱退役军人的理念融入城市血脉。
近年来,眉山市高位推动双拥工作,构建起党政军民协同发力的大格局,创新打造信息化平台、驻外服务站等特色品牌,率先在全国推出拥军出租车、在全省实现景区和公交免费优待,形成了“小病基层治、大病专家联诊、特病专项补助”的分级诊疗体系。934个基层服务站织密服务网络,“军人优先”的红色印章、医疗账单上的减免数字、返乡报到的“零折腾”体验,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担当。同时,军民齐心共建“天府粮仓”,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,国防教育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,展现了眉山服务强军兴军的责任担当,更是将部队作风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,书写了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的生动注脚。
荣誉属于过去,奋斗成就未来。站在新起点上,眉山将继续以务实之举厚植双拥沃土,让尊崇之光更加闪耀,也期待眉山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再创佳绩,为强国强军事业贡献更多力量。